2023武漢礦冶與材料綠色低碳發展學術大會在漢召開

8月19日上午,2023武漢礦冶與材料綠色低碳發展學術大會在漢隆重開幕。來自全國各地近20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設計院、礦山和冶金及環保企業、設備制造企業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匯聚一堂,共同研討新發展理念背景下我國礦冶與材料綠色低碳領域的最新成果和研究進展,助力我國資源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大會以“選冶材一體化,綠色低碳發展”為主題,旨在推進礦冶與材料綠色低碳地開發與制備,加強學科交叉和方法的探索,促進新理論、新概念、新方法的創造性應用。會議圍繞礦物加工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選冶固廢綜合利用、選冶環境保護等領域,邀請知名院士、專家學者等共同研討交流我國礦冶與材料綠色低碳發展的前沿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開發,邀請有關知名礦山和冶金企業進行相關產品展示與技術交流。大會由武漢工程大學、武漢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湖北三峽實驗室聯合主辦,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和指導下,在中國有色金屬學會、湖北興發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南大學、東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特邀主辦單位、協辦單位、支持單位的共同參與下拉開帷幕。
出席大會開幕式的有湖北省政協副主席王紅玲,中國工程院院士余永富、孫傳堯、毛新平、張聯盟、沈政昌、傅正義、徐政和,湖北省經信廳副廳長郭濤、省應急管理廳二級巡視員高杰、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王強、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郭建華,湖北興發化工集團副總經理李少平、中國有色金屬協會監事長張洪國,以及數名來自科研院所、企業機構的負責人、“國家杰青”“長江學者”等。武漢工程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王存文,黨委副書記鄭丹鳳、李志旭,紀委書記方文海,副校長朱青林、喻發全、吳云韜參加開幕式,湖北三峽實驗室主任、綠色化工過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池汝安教授主持開幕式。
湖北省政協副主席王紅玲在開幕式致辭中指出,綠色是大自然的鮮明底色、人民群眾的生活期盼,綠色低碳發展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探索礦冶與材料綠色低碳發展,是積極響應國家“雙碳”發展目標,持續優化重塑生態友好的產業體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她強調,近年來,湖北省委、省政府堅持以綠色發展理念重塑發展方式、以低碳循環發展提升生態顏值,守牢長江經濟帶綠色本底,加快綠色低碳轉型。誠請各位院士專家為湖北的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把脈問診、獻計獻策,愿同全國礦冶、材料界的高校院所、知名企業以及科學家、企業家攜手同行,為我國資源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而努力奮斗。
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監事長張洪國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綠色低碳發展穩步推進,創新能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目前我國低品位復雜多金屬資源高效開發和綜合利用技術居國際領先水平。他指出,要加快產業鏈向綠色低碳、高端智能方向發展,大力推動引領未來行業發展的原創技術攻關,在減少“卡脖子”問題中不斷增強行業的反制能力,希望與會廣大科技工作者能夠在新的歷史方位中擔當起時代賦予的歷史重任,為推動礦業與材料綠色低碳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武漢工程大學校長王存文在致辭中全面介紹了武漢工程大學的辦學歷史、科研力量、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基本情況。他表示,武漢工程大學長期以來高度重視資源及相關學科的建設發展,圍繞“大化工”產業鏈,聚焦“大安全”“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構建了從上游資源開采、礦物浮選、礦物加工,中游冶金工程、工程裝備、智能制造,下游材料器件、環境保護、資源循環的全過程學科專業體系。
王存文指出,當前我國正處于礦業大國邁向礦業強國、材料強國的關鍵時期,迎來了礦冶、材料技術發展的重大機遇。舉辦2023武漢礦冶與材料綠色低碳發展學術大會是落實黨和國家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進產教融合等發展戰略的具體舉措,也是資源領域產學研用交流、合作和創新的一次生動實踐。作為會議主辦方,學校將竭誠為大家提供優質的會議保障,相信在各位專家的經驗分享、智慧碰撞中,必將在助力資源領域“雙碳”目標的實現注入新的動力、作出更大貢獻。
湖北興發化工集團黨委委員、湖北三峽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李少平在致辭中表示,集團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探索出一條破解化工圍江、園區轉型升級和長江生態保護的新路。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集團聯合武漢工程大學等單位組建了湖北三峽實驗室,實驗室定位綠色化工,聚焦磷石膏綜合利用、微電子關鍵化學品和磷基高端化學品等六大研究方向,提升現代化工、產業綠色化、精細化、高端化創新發展能力。集團將秉承開放共享、合作共贏的理念,深化與國內外高校院所在化工和材料領域的合作,期待大會能為我國礦物加工、冶金工程、材料科學的綠色發展貢獻創新的智慧和解決方案。
開幕式結束后,大會報告正式開始。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傳堯、毛新平、傅正義、徐政和分別作題為《基因礦物加工工程及進展》《鋼鐵工業碳中和的思考》《高性能陶瓷材料制備新技術》《碳中和視野下動力電池回收現狀及挑戰》的報告。
大會為期兩天,議程包括開幕式、院士大會報告、物質分離過程強化大會報告、冶金與材料大會報告,選礦技術、冶金技術、選冶聯合、材料制備與應用、礦冶環境保護等5場專題分會場報告,以及8個研究生論壇分會場,共涵蓋近400場專題學術報告。(通訊員 陳欣 姚一琳)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