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城市職業學院“四強化”發展助力資助育人新樣態
武漢城市職業學院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育人作為資助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健全完善學生資助體系,著力構建物質幫助、道德浸潤、能力拓展、精神激勵有效融合的資助育人長效機制,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強化管理服務
學校構建了“學校學生資助工作領導小組-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二級學院-輔導員-年級(專業或班級)”認定工作機制,優化學校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院系緊密協作的多層級工作體系。結合國家及省市規定,完善資助育人規章制度,加強資助工作的規范化建設。加強家庭經濟困難認定過程監督,嚴格各類獎助學金評審,定期開展監督檢查,確保資助工作科學規范,公平公正。
推進資助育人工作隊伍建設,設立二級學院專人專項資助工作對接崗,定期對學院專項工作對接人以及新生輔導員開展資助政策、業務能力等方面的培訓和指導,積極開展院校合作,交流探討資助育人方式方法和工作經驗。校學生資助中心積極組織各二級學院學生資助工作負責人和全體輔導員參加全國學生資助工作線上業務培訓,落實資助育人工作。

強化精準資助
學校根據省市相關文件精神,加強資助育人建設,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機制,對全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動態管理。利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信息系統”進行量化評估,綜合運用“量化評估認定,學院評審認定,學院調查認定”等方式予以認定,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精準性。以信息化助推資助工作精準化,扎實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等基礎工作,實現學校資助項目100%納入系統管理、資助信息100%填報。
加強學生資助政策宣傳,擴大資助政策傳播覆蓋,推動資助工作前置,在新生入學報到前建立新生QQ群,盡早了解掌握學生家庭經濟狀況,暢通“綠色通道”,保證全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可以安心入學。開展“聚力鄉村振興,夯實資助根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走訪活動,貫徹落實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加強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平臺,搭建家校聯動平臺,了解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實際困難,優化精準服務的同時加強人文關懷。
健全資助體系,建立涵蓋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校長獎學金、校優秀學生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生源地國家助學貸款、勤工助學、退役士兵學費減免、應征入伍學費補償、臨時價格補貼等各類獎助學金為一體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2022年學校共發放11339人次的各類資助資金3212.855萬元;完成1352人的生源地助學貸款審核,金額共計1250余萬元。

強化思想引領
聚焦精神激勵,將育人理念貫穿資助工作的全過程。在各類獎助學金評選環節,注重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成績、平時表現、創新發展、第二課堂以及社會實踐和道德品質,培養學生奮斗精神和感恩意識。在校園活動中,開展“資助育人育心,感恩勵志誠信”主題教育,加強對學生的感恩勵志誠信教育,有效將誠信教育、感恩教育轉化為大學生的自覺素養與行為,引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長成才。開展革命文化教育、優秀受助學生成長報告會、退伍大學生士兵事跡報告會等活動,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成長觀、就業觀和成才觀。利用校內外資源,優化勤工助學崗位設置,定期招募勤工助學學生,鼓勵學生勞有所得、自立自強,提升助學崗位育人功能,2022年共設立勤工助學崗位354個,發放資金126.78萬元。
加強宣傳教育,發揮優秀受助學生榜樣引領和輻射作用。積極鼓勵受助學生利用假期社會實踐活動,擔任學生資助宣傳大使,宣講黨和國家的資助好政策。擔任“學生資助宣傳大使”的李同學表示,“我也獲得了國家獎學金,親身感受了學校對學生的關心關愛。作為學生資助宣傳大使,我會結合親身經歷,向同學們宣傳解讀國家的資助政策,感受到國家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關心和支持,鼓舞大家克服困難、自強不息,感恩奉獻?!?/div>
強化品牌建設
聚焦勵志成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依托實踐育人平臺,打造資助育人品牌,通過開展一系列資助育人品牌與活動,形成榜樣示范、素質拓展、公益實踐等資助育人模式。打造發展型資助項目,提升資助育人質量,不定期組織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前往紅色文化基地開展研學活動,引導學生厚植愛黨愛國情懷。持續開展“奮楫篤行爭先,閃耀勵志之星”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榜樣選樹活動,用身邊人影響、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立志成才。
武漢城市職業學院資助工作連續8年獲得省、市資助檔案先進學校、資助工作先進單位、學生資助管理工作突出單位、資助工作典型單位等榮譽。 學校將結合“三全育人”理念,構建全面、系統的資助育人體系,促進高校資助育人資源整合,多措并舉、形成合力,提升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時代性和實效性,切實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和后盾。(通訊員:王仙仙)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
相關新聞
2023-08-18 22:43
2023-08-18 22:41
2023-07-04 11:20
2023-07-04 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