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治理維度 武漢城市職業學院讓管理在育人中提能增效
武漢城市職業學院在日常校園治理工作中,充分貫徹三全育人理念,充分挖掘管理育人元素,將管理與引導相結合、教育和服務相結合,完善治理體系建設,深化管理體制改革。
日常管理抓落實,管理寬度彰顯育人深度
將管理與服務結合,在日常事務中細化工作內容、簡化工作流程、深化工作內涵,是武漢城市職業學院貫徹管理育人理念的又一突破性進展。
一是重點方面統籌協作,協調溝通形成育人合力。針對學生開學、畢業、主題教育開展、產教融合、職業技能考試認定、重要社會服務項目等重點工作領域,以及建黨百年、新中國成立70年、建團百年舉辦等特殊時間節點。橫向統籌協調各部門工作重點,形成合力服務師生、服務社會。在管理模式上,采取一事一議、一事一策的創新探索,不循舊例、具體分析。近年來,學校與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青山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立“武漢?中國車谷”產教聯合體。緊緊圍繞社會所需、區域所求,不斷創新管理思路,落實、深化、拓展戰略合作項目,致力于將學校產教聯合體發展壯大。

二是日常領域強基固本,以服助管凸顯育人內涵。學校成立學生自育委員會,在學生日常管理中充分發揮學生自育自管積極性。自2022年起,每年夏季學校北校區推進宿舍改造工程時,都會涉及數百名學生寢室調整。在寢室搬遷過程中,學校黨委學工部貼心地為學生準備了吊車搬運行李服務,避免了學生樓上樓下搬運重物的困苦。每年九月,新生入學與老師返校同步進行,學校安排無人駕駛車迎接學生返校并幫助學生搬運行李。相關工作完成后,吊車和無人駕駛車搬運行李的相關視頻和圖片被學生發布到網絡平臺,引起熱議,不少網友稱贊道“這是別人家的學?!薄斑@是什么神仙學?!薄巴淄椎恼猩喺掳?!”在校園管理的其他領域,學校牢固樹立平安校園底線思維,創新學生社區一站式服務管理,加強學生工作隊伍日常管理,舉辦“紅十字”救護員培訓班,豐富管理服務技能,將管理與服務相結合的理念落到實處。
武漢城市職業學院在管理中以自我管理豐富管理形式,在育人中以服務學生深化管理內涵,以實際行動和創新思維深化管理育人內涵。
師德師風建體系,管理法度彰顯育人廣度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重在建立機制,完善師德師風建設體系。在體系建設中,武漢城市職業學院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
一是實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深入落實教育部等七部門《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教師〔2019〕10號)及相關法律法規,規范從教行為,對師德不合格的教師實行"教師聘任一票否決制"。
二是建立教師學習體系。使廣大教師理解繼續教育,充實、更新知識和技能,在繼續教育中,把師德作為首學習資料強化教育。根據教育部《關于在教育系統開展師德專題教育的通知》(教師函〔2021〕3號)的要求,武漢城市職業學院開展師德師風專題教育并制定“師德師風專題教育實施方案”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養和職業道德水平。
三是建立師德評價評估體系。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為個人教育教學工作考核和學校精神禮貌建設的主要資料,同時建立學生評價教師、同行評價等。相繼出臺制定《武漢城市職業學院教師發展標準(試行)》、《武漢城市職業學院關于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實施意見(試行)》、《武漢城市職業學院師德師風考核辦法(試行)》等。學校注重將師德考核擺在教師考核評價的首位,主張將師德作為職務評聘、考核評價以及績效考核的首內容。將師德考核納入教師考核評價體系,并作為教師績效評價、評優獎勵的首要標準。

打造品牌出亮點,管理精度彰顯育人溫度
在校園治理過程中,武漢城市職業學院探索精細化管理模式,尋求打造管理育人品牌。迄今為止,學校已經連續舉辦四屆“感動武城方案 ”評選活動,表彰了一批工作中默默奉獻、學習上勤奮刻苦的校園師生模范代表。用表彰活動重申“修為求實、通博致用”的校訓,提升校風學風,使管理過程在嚴謹中又充滿溫暖,讓育人實效從客觀接受變為主客共建,受到校園師生一致好評。在潛移默化的觀念傳遞中,學校教職工隊伍涌現了一批亮眼的育人名師:機電學院禹誠老師入選全國師德師風建設專家委員會、曹佳燕老師榮獲“荊楚好老師”提名獎,外語學院董瑤老師獲評2022年度“武漢最美教師”榮譽稱號……
在學生培養方面,學校獲“中銀杯”湖北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22個;在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全國決賽(智能汽車技術應用)中,相繼斬獲一、二、三等獎。
鼓勵教師在管理中突出教育理念,在教育中彰顯育人溫度,是學校在管理育人體系建設中的目標。武漢城市職業學院在貫徹三全育人理念、建設管理育人體系的過程中,始終堅持“圍繞學生、服務學生、關愛學生”的宗旨,追求育人路徑的探索和育人實效的提升,助力萬千學子,走上人生舞臺,放飛人生理想。(通訊員:袁鴻杰)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